土地利用率提升300%!蘇州工業園區節地新模式被列為先進典型全省推廣
蘇州工業園區大力推進土地集約高效利用,通過綜合整治舊工業區、“退二優二”等措施,盤活存量工業用地,為實體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配套提供了寶貴空間,涌現了新虹產業園等典型案例。3月14日,園區新達產業園被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評為2023年度“節地模式先進典型案例”,并印發文件全省推廣。
原達運精密亭新街11號廠房項目北臨陽澄湖大道,東靠亭新街,西達龍會街,南臨唯和路,總占地面積為約148畝,建筑面積8.9萬m²,建筑距今已有10余年,原廠房利用率約25%,屬于低效產業用地。2021年7月份,在園區規建委的指導下,完成該項目的資產收購,并確定了“內部原狀交付,公共空間局部提升”的更新改造方案。
根據更新改造方案,新達產業園通過空間盤活和產業升級實現“生產+生活”混合發展模式。
一是推行“局部提升”模式,盤活用而未盡產業空間,對閑置低效存量工業用地盤活,摒棄大拆大建的模式,通過對場地動線梳理、建筑空間的改造提升等更綠色更集約的改造手法,發揮原有建筑優勢,賦予老廠房新的生命力,實現提質增效,載體利用率達到90%、土地利用率提升300%。
二是土地混合利用,提供高精尖新興產業企業生產空間,根據空間特點提高原有建筑研發辦公、產業配套和生活配套的比例,滿足當下高科技研發生產企業和人才的需求,提高土地和載體的利用效率和效益。
三是創新布局內置經營性配套,服務高端產業人才需求,通過深入研究導入產業人才對配套服務的新型多元化需求,提升配套面積,為入園企業提供可靠的軟硬件支撐。打造具有高新特點的引領型、創新型區域營商環境標桿,促進區域內經濟發展。
四是豐富城市和產業用地更新經驗,樹立“工改工”項目標桿。針對舊改區域,秉承“融新于舊、與時并進”的理念,以點帶面,植入與現代化園區相匹配的多樣化公共空間,提升整個園區的品質,為工業存量用地和載體的更新盤活帶來更多的模式探索。
接下來,園區將結合區域實際,充分依托土地資源,通過“全生命周期監管機制”,積極盤活產業發展存量空間,持續推動產業升級,為產業用地更新打造“園區示范”。
(圖源:蘇州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微信公眾號)
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
回到
頂部